三乘菩提之法华经讲义(二)

第50集

住于七宝塔中的多宝如来赞叹世尊

由 正旭老师开示




上一集下一集

视频下载链接(点击右键“另存为”)

音频下载链接(点击右键“另存为”)


文字内容

各位菩萨:阿弥陀佛!

今天继续讲解《妙法莲华经》〈见宝塔品〉。

在上一集所说显示于七宝塔外的庄严,是“无数幢幡以为严饰”,就是有无量的福德而分明表显于外。而表显于外的时候,还得有“垂宝璎珞、宝铃万亿而悬其上”来增强它。从佛法中来说,璎珞指的就是菩萨的庄严;妙觉、等觉菩萨们胸前都挂了璎珞,璎珞表显在菩萨道行道过程中的种种善净行,始终都是在菩萨身上,别人都偷不走。那些璎珞是怎么来的?每一颗璎珞都有过去无量劫以来的本业;也就是修学菩萨道所应该造作的那一些善业净业诸行,这叫作菩萨的本业。菩萨的璎珞本业就是修六行,从十信行到等觉行,全都是璎珞庄严。

菩萨们都要有无量的菩萨行,才能够成就那一些璎珞。有了璎珞,宝铃自然就出现了,于是就开始风闻出去,就随着风而飘散出去,大家都听得好清脆,于是就追寻而来。十方菩萨就这样追寻诸佛的音声而来,这个七宝塔显示的就是这个意思:“垂宝璎珞、宝铃万亿而悬其上。”这表示说,这个七宝塔的成就,上面会垂下“宝璎珞”,而宝铃有万亿之多,就是没有办法计算的极大数,表示在因地必须要行无量的普贤行,以无量的普贤行成就“宝璎珞”。璎珞成就了,宝铃无数,自然这些妙法的音声就会散发出去,然后十方菩萨也就闻声而来。所以诸佛说法的时候,不是只有人类听闻,十方有缘的菩萨到某一个阶段,是该他们来听闻的时候,就会相应而前来闻法。这意思就是要有无量的贤圣行,才能够成就这个七宝塔的表相庄严。

经文接着说:“四面皆出多摩罗跋栴檀之香,充遍世界。”这个妙高塔,是四方形的宝塔,逐级往上缩小而持续上去,每一个方面都流放出无量的功德香。有一部《戒德香经》说到世间香都是随风而散,但是有一种香可以逆风而飘、无远弗届,就是戒香这个功德香。这是因为功德让三界的有情领受到、享受到庇荫,所以就口耳相传。这个功德香可以逆风而飘,不会被风向所限制;所以这功德香不但随风也飘,逆风也飘,无远弗届。这一句是说,四面皆飘出宝贵檀香香味的意思,就是在表显这个。并且说“充遍世界”,每一尊佛成佛的时候,所弘化的那个三千大千世界中的诸天无有不知,这一句话讲的就是这个道理。

接着说:“其诸幡盖,以金、银、琉璃、车磲、马瑙、真珠、玫瑰七宝合成。”这里玫瑰讲的不是玫瑰花,而是一种宝石,叫作玫瑰石,就好比马瑙,也是宝石的一种。“琉璃、车磲”,车磲好像是一种特殊的贝壳才能制成,所以也是宝物,其他就是宝石。金、银是属于金属类,是贵金属。这个七宝塔外面悬挂的幡与盖(幡就是长条形的刺绣,并且写着某一些赞颂的文字),幡呢,幡是用七宝镶上去的,当然是很名贵。盖,就是悬挂在宝塔的最顶端,有时候叫作宝伞,因为是用来覆盖宝塔避免被太阳或雨水接触到。

可是,这样外表装饰到这么庄严、这么华丽的这个七宝塔,高到了四天王宫;换句话说,它跟四天王宫是相齐等的。为什么是高到四天王宫呢?这表示说,佛地的高广庄严,从人间来看,它就应该是高到四天王宫的宫殿,是人间凡夫众生所无法猜测跟了知的。就由四天王宫的四大天王和诸天天人来为人间证明,佛陀的宝塔是如此的高广庄严。这就是说,佛陀虽然示现是在人间,可是祂的尊贵是远远盖过四王天的。那么人类连四王天宫都看不见,又有什么样的依凭来轻视于降生在人间的 佛陀呢?这个高广就是在显示这个道理。也譬喻说,人们各自都有七宝塔,其中的自心如来本来就具有各种广大功德,只是还没有表显出来罢了。

接着说“三十三天雨天曼陀罗华,供养宝塔。”这三十三天从表相上来看,是忉利天的三十三天来供养这个七宝塔;实际上,如果是从理上来说,就不是这么说了。三十三,最须要供养这个宝塔的是三贤位的菩萨们,因为十信位的菩萨不太能够理解这个七宝塔;真正的这个七宝塔,十信位的菩萨是连听也没听过,连想都没想过的,全都供养不上。在三贤位中的菩萨才能够理解,才懂得要供养。三十三天,就是把三贤位的三十心,再加上圣位又分成三类:初地到十地是一类,等觉地是一类,妙觉地是最后一类。

由这三十三种的第一义天跟凡夫天,降下天曼陀罗华,供养宝塔。然而第一义天要怎么降下天上的、红色的、很漂亮的红花来供养这七宝塔呢?它为什么是红色的?为什么不是白色的?为什么说是红花?天界的事相跟人间是有一些类似的,人间不也常说赤诚之心吗?既是赤诚之心,赤就是红色的,表示我是非常诚恳。赤诚之心是一点点虚伪都没有,这表示是以赤诚之心来供养、礼拜所看见的这个七宝塔。这就是“三十三天雨天曼陀罗华”的意思,因为是第一义天,以赤诚之心来供养自己的这个七宝塔,这个赤诚之心就是“天曼陀罗华”。所以“雨天曼陀罗华”,就是说,以赤诚之心恭敬、礼拜、赞叹多宝塔,这就是“三十三天雨天曼陀罗华,供养宝塔”。

可是七宝塔出现的时候,不会只有第一义天在,一定还有护法的天龙八部,以及普通人、非人等。当他们看见“三十三天”供养七宝塔的时候,自然就会跟着来,“以一切华、香、璎珞、幡盖、伎乐”等等,一起来“供养宝塔”,当然,供养之后紧跟着就是“恭敬、尊重、赞叹”。这就是在隐喻说:当各阶位的菩萨们都来供养七宝塔的时候,其他的凡夫世人也就跟着前来供养、尊重跟赞叹。

恭敬供养完了,尊重赞叹过了,宝塔中就发出了大音声赞叹说:“善哉!善哉!释迦牟尼世尊!”也就是赞叹说:“太好了!太好了!释迦牟尼世尊啊!”你看祂不是只说“释迦牟尼佛”,而是刻意讲出“世尊”两个字。可是这个赞叹的人,证量不下于 释迦牟尼佛,却特地要这样子赞叹。这意思就是说,诸佛之间没有所谓的互比高下,诸佛都是互相赞叹的,只有凡夫们才会比高下。同样的道理,所有的大地菩萨也都没有互相批评的,都只有互相赞叹。一切入地的菩萨们都没有互相批评的,才会被称为大地菩萨。即使是十地菩萨也不会来批评初地菩萨,何况是十方诸佛之间。因此,宝塔里面的 佛世尊赞叹说:“太好了!太好了!释迦牟尼世尊!”特地用“世尊”两个字来称呼,接着赞叹说:“能以平等大慧,教菩萨法、佛所护念《妙法华经》。”这表示说,这部《妙法莲华经》是菩萨法,不是声闻法。显然,没有跟随五千声闻凡夫退席而留在现场听闻《法华经》的人,一定都是菩萨。这部《法华经》就是菩萨法,不是声闻法。

因为声闻法不是“平等大慧”,不是菩萨道,不能使人成佛;菩萨之道才能够使人成佛,而菩萨之道最圆满的真实义,就是《法华经》所说的内涵。这《法华经》所说的菩萨法是基于什么样的前提来说的呢?是基于“平等大慧”。在二乘法中没有平等可说,真正的平等是菩萨法,以这个菩萨法所证的真正究竟的平等,才能够产生大慧。

三界一切“平等”法就只有一种,叫作“真如”;为什么叫真如?因为这一个“平等”法是真实而如如的,永远都是真如,所以在般若诸经里面说祂叫作“真如”。那么,“能以平等大慧,教菩萨法、佛所护念《妙法华经》”,这就是说,只有以佛地的智慧具足平等、具足大慧,才能够为众生教导这个菩萨法,这个菩萨法叫作《妙法莲华经》,才能够为大众具足宣说。这样赞叹完了,接着又说:“如是!如是!释迦牟尼世尊!如所说者,皆是真实。”“如所说”,真的不容易,要能够依于如如之法而演说佛法,是很困难的,在二乘法中没有办法如如而说。所以阿罗汉们为人说法的时候,遇到菩萨们,他们就不敢开口了,因为菩萨随处都可以挑他们的毛病,所以不回心的阿罗汉们说法的时候,只能依于二乘菩提而说。

那么 释迦牟尼世尊就是依于真实的平等法,那个法叫作“如”,因为有这个“如”的缘故,所以依于“如”而为大众演说的,没有一法是虚妄语,没有一法是虚妄法,全部都是真实法;因为那都是可以亲证的,而亲证之后都是可以现观的,这才能够说是:“如所说者,皆是真实。”那么能够依于“如所说”,不论怎么说,都没有人能挑剔,所以才说诸佛是无上法王。一切诸法之王就是诸佛,所以法王这个名号不可以僭称,那些无知的密宗人士动不动说:“我是什么法王,他是什么法王。”他们戴着那个五方佛的帽子自称法王,等到舍报的时候才会知道,那个帽子是比金箍咒还要厉害的坏东西;到那个时候,想丢都来不及,也都丢不掉了;因为他们都没有真实法,也不懂什么是如,就敢一向大胆妄称说已经成佛,甚至于妄称说他比 释迦牟尼世尊要高。

那这个七宝塔就突然出现了,它显然是有原因的,这宝塔出现的目的就叫作证前启后。也就是说,这个七宝塔的出现,目的是要来证实 释迦牟尼佛前面所说的法,都是真实的,绝不虚假;然后要请 释迦牟尼佛再演述后面的部分,因为这后面的部分,就是要由这个七宝塔里面的 如来出来引发,作为一个因缘,然后大众才有机会来请求 佛陀世尊再把它讲出来,这就是七宝大塔出现的第一个原因。

第二个原因是隐喻说,每一个有情的七宝塔都有多宝如来,七宝塔本身一向就住在境界相中,就是各人的五蕴身心,然而大家都忽略了,直到学佛而知道要亲证第八识如来藏的时候,善知识指导了以后才懂得应该不离七宝塔而求证,因为每一个人的七宝塔都有多宝如来。等善知识教导应该留意自己的七宝塔的时候,才懂得原来自己的多宝如来就住在自己的七宝塔中;于是留(意)着五蕴身心中的一切法,就这样继续参禅,然后就会在恰当的时机亲见“多宝如来”,也就是证悟明心了;从这个时候开始,自己的多宝如来就从自己的七宝塔中发出声音说:【善哉!善哉!释迦牟尼世尊!能以平等大慧,教菩萨法、佛所护念《妙法华经》,为大众说。如是!如是!释迦牟尼世尊!如所说者,皆是真实。】(《妙法莲华经》卷4)因为自己身中的“多宝如来”真的是“释迦牟尼世尊”!因为真的是能仁而又寂静。这个时候便懂得禅师为什么会说:法身时时刻刻炽然说法、不曾停歇。这便是七宝塔中的 多宝如来赞叹能仁与寂静,而且自己的法身佛多宝如来所演说出来的妙法,都是真实而不虚妄。

各位菩萨!今天这一集就讲到这里。谢谢各位的收看!

阿弥陀佛!


浏览量 10次

目录《三乘菩提之法华经讲义(二)》

上一集下一集